在孕期的不同阶段出现口腔疾病应该怎么处理
女性在怀孕前要重视口腔的检查,怀孕后生理上会发生改变,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产生变化,所以患上口腔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最常见的有牙周疾病、龋齿或者残根等。如果不小心在怀孕期间患上了口腔疾病,那应该怎么办?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在怀孕的不同阶段如果出现了口腔疾病,应该要怎么处理。
怀孕前
在怀孕之前做一个完善的口腔检査,如果发现有龋洞可以做充填及根管治疗,发现有阻生智齿、残根、残冠等可以进行拔除,因为这些都是没有保留价值的。在备孕之前做一个详细的口腔检查,可以为孕期的口腔健康做好准备。
孕早期(怀孕的前3个月)
怀孕前3个月,胚胎器官开始形成分化,这时候是容易导致畸形胎儿的敏感期,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做拔牙、根管治疗等牙科手术,目的是避免孕妈妈精神过度紧张和口腔手术产生菌血症对胎儿造成影响。
建议这一时期孕妈妈做好口腔检查和收集相关资料,防止已患口腔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怀孕中期(第四至第六个月)
这个时期如果一定要治疗牙齿,会是一个比较适合而且安全的治疗时机,可以做一些暂时性的治疗。可以做的处理有:牙周护理、龋齿、楔缺充填、洁治术、牙髓、根尖周炎的分期治疗等。
孕晚期(最后3个月)
怀孕的后3个月宝宝体积增大明显,这会造成孕妈妈的活动不便,妊娠并发症概率增加。这时候孕妇会因为腹中胎儿的压迫而常出现腿部水肿、尿频等现象。孕妈妈在牙科治疗椅上的仰卧姿势容易让胎儿压迫到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不好产生体位性的低血压。同时治疗的卧姿可能会让心脏输出量下降,发生脑中缺氧、晕厥和丧失意识的可能。
发布者:小编,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ruiguoivf.com/baike/10043.html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本站删除,联系方式:ruiguo6588@163.com